从税收看中美思维习惯
发布日期:2015-03-27阅读次数:4410
陕西顺通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杨仲杰
去年十月随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协会去美国进行商务考察,在商务考察之余也偶有购物和消费,在购物时感觉与中国最大不同在于,每次消费或购物都伴随有税务发生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,自己付出的钱,多少是交与商家,多少是交给国家或州政府。举个例子:在饭馆,一杯咖啡标价1.75元,你实际支付的不是这个数字,而是1.75元外加1.75的4%,这个4%就是政府的税,随后,售货员会出一份单子,上面标明商品是多少,税是多少。所以在美国,每个人都是纳税人,所以每个人都很牛,可以叫警察干这干那,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。在中国,纳税人与自然人无关,一般都是指企业,大多数人也默认了自己不是纳税人的这事,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。这事要说起,得从中国税收的源头说起,中国领导历来奉行的是“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”,阴谋永远藏在阴谋里。比如税收,直接收税,恐怕民众不答应,变个法隐藏起来“取之于无形,使人不怒”,——二千年前管仲所采用的办法,直到现在仍旧在用。把税隐含在商品中,实行间接征积使纳税人看不见,摸不着,不知不觉中纳了税,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,若是大家都明白政府官员吃的是自己的纳税钱,估计大吃大喝就该停了,在封建社会,最广泛的商品就是盐、铁,国家专营,变相把税收隐藏于商品,而每个人还不知不觉,而且还是必需品。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盐,每家都需要铁锅和菜刀,现代人则每人都需要汽油或柴油、或电。把税收隐含在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中,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缴税,这就是中国式税收思维。
另一方面,税收的数量的确定和种类的确定。在美国,强调纳税人的角色,秉承欧洲“无纳税人同意不得征收”这一原则,违反这一原则,则是暴政,恪守它相当于服从法律。当然,这一句话也不是一提出来公众和统治阶级就都能接受的。欧洲的英国、法国也为这句话进行过辩论,辩论不成,开打,今天路易十四把公众打败,过几年时间,公众把国王送上断头台,后来发现流血的红色革命并不能从根子上解决社会矛盾,于是大家重新坐下来再谈、再妥协、再退让,于是改良主义形成一个新型纳税体系形成,政府不能随意增加税种和税收数量,不得以任何借口包括修路、打仗、教育,平抑物价等而增加税种和税收额,而公众也不得随意抗拒纳税、隐含收入。所以,在美国,见不到公务员大吃大喝或用公费消费,因为公务在某个酒店消费时,酒店服务员就明白,他们正在用自己缴的纳税钱在挥霍,所以在外国,偶尔发生有人用公款消费就会被公众举报(法国有一议长用公款买了一瓶红酒被举报就是一例)。在美国用中国特色的话讲,把政府官员放在广大人民的监督之下,在打一场真正的人民监督政府的汪洋战争。真是官不聊生。在中国,目前还没有到这一步,还是下一年要干多少事,今年就要收多少钱,教育经费不足,就加一个地方教育附加税,房价过高,就加一个房价调节税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政府和民众也能坐下来谈税应收多少种,应收多少钱。
从税收方式上看,中国税收就像习近平吃庆丰包子,包子里有什么,外边是看不见的,只有包子店和习近平知道,美国税收就像奥巴马吃披萨,有牛肉丁、洋葱、土豆泥、黄油、起司等,一清二楚。这就是美国一游对税收最大的感受。
- 上一篇:2013年北京BICES工程机械展见闻
- 下一篇:美国租赁商务考察